自2025年1月,“暖心护航”独生子女家庭困境老人关爱行动服务项目开启,成都市双流区黄水镇杨公社区联合双流区小蜜蜂社工,围绕辖区内独生子女家庭中困境老人的需求,持续开展四次“亲邻相伴 入户关怀在行动”结对帮扶活动。活动通过节日慰问传递温情、需求调查精准施策、精神陪伴驱散孤独等多元化服务,为辖区内困境老人构建起“物质保障+情感支持+安全守护”的立体帮扶网络,切实提升老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一、活动开展概况
结对帮扶活动紧密围绕“节日特色+日常关怀”双线推进,4月2日清明节专题活动:以制作青团为载体,完成 20 户老人节日陪伴,将传统习俗与关怀服务深度融合,实现帮扶对象节日关怀 100% 覆盖。4月10日第二次活动:持续推动“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落地,为每位困境老人匹配专属志愿者,建立持续性关怀服务模式,走访慰问 20 位老人并送上慰问品。5月29日端午节慰问:以“节日 + 帮扶”形式,志愿者携带端午礼盒及生活必需品入户,与老人共包粽子、挂艾草,强化“亲邻互助”机制,传递传统文化温暖。6月25日-28日第四次行动:聚焦需求调查、健康监测、安全排查及情感陪护,形成“需求—响应—反馈”良性机制,帮扶对象满意度达 100%。
二、多维帮扶成效显著
(一)节日慰问:传统文化浸润暖心关怀
紧扣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节点,将民俗活动与帮扶服务创新结合。清明节期间,志愿者由制作到送到老人手中,传递着节日温情;端午节时,延续入户送上粽子、盐蛋等慰问品,与老人共话端午习俗,累计开展节日主题活动 2 场,覆盖 40 户老人,让传统文化成为联结情感的纽带。正如独居的老人朱爷爷所言:“志愿者送来的青团还带着热气,比自家孩子做得都贴心。”
(二)需求调查:精准画像破解生活难题
通过“入户走访 + 问卷调研”方式,四次活动累计收集老人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娱活动等方面需求 30 余条,现场解决 15 条,建立台账跟进 15 条。后续会针对老人提出的 “助餐服务” 需求,协调社区食堂开通“老年送餐专线”;为独居老人反映的“家电维修不便”问题,联合物业成立 “银发维修队”,提供上门服务,真正实现 “按需帮扶、精准滴灌”。
(三)精神陪伴:构建邻里互助支持网络
组建由社工、志愿者、老党员构成的陪伴团队,通过“唠家常、忆往事、送文娱”等方式,为老人提供情感支持。四次活动累计开展情感陪护服务 60 余人次,日常陪护以外,目前已建立一个15 人的“耆乐同行”互助小组,让老人从 “独居独处”到“邻里相伴”,形成自主互助的社区支持网络。
(四)安全守护:筑牢居家生活安全防线
第四次活动中,志愿者同时对居家安全排查,重点检查水电线路、燃气设备等,目的为老人老人普及安全用电、用气知识,提升安全意识,织密居家安全防护网。
三、未来计划:构建长效帮扶生态
(一)深化“需求响应”机制
建立季度需求动态摸排制度,根据老人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帮扶方案。针对已收集的“增加健康讲座”“开展社区联谊” 等需求,计划9月组织开展项目第二次秋季养生讲座,举办 “中秋邻里茶话会”,实现 “需求—策划—实施—反馈” 闭环管理。
(二)创新“亲邻互助”模式
拓展“线上+线下”服务场景,开通“暖心热线”,安排志愿者定期电话回访;启动“邻里互助日”,组织老人参与社区各种活动,培育“低龄老人助高龄老人”的互助梯队,推动帮扶服务从“组织主导”向“社区共治”转型。
(三)强化“专业服务”支撑
开展志愿者专项培训,重点提升应急救护、心理疏导等专业技能;引入养老机构资源,试点 “助浴上门”“康复护理” 等特色服务,打造 “社工+志愿者+专业机构”的多元服务体系,提升帮扶的专业性与精准度。
(四)扩大“社会参与”半径
通过社区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定期发布帮扶动态与老人故事,如“志愿者与老人的100 个暖心瞬间” 系列报道,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接下来计划发起“物资募集”行动,联合爱心企业、学校为老人捐赠物资,营造全社会关爱困境老人的良好氛围。
四、阶段性总结
“暖心护航” 项目通过四次结对帮扶活动,让“亲邻相伴”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行动沉淀为机制。接下来,项目将继续以老人需求为导向,推动结对帮扶工作常态化、精细化,让每一位独生子女家庭困境老人都能在社会关爱中安享晚年,为构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和谐社区贡献力量。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城网稿件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城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