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东升街道三里坝社区探索“党建引领+民主协商”模式,破解老旧开放式小区治理难题
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街道三里坝社区的白鹤三小区,是一个有20多年历史的“三无”老旧划地自建小区。早在2022年,该小区就已凭借党建引领的治理实践走出困境,其“党建引领三无小区治理实践”项目获评成都市双流区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彼时小区还深陷无物业、无门卫、无组织的泥潭,面临规划不合理、停车难、治安差、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居民对小区事务漠不关心,形成“无人管”恶性循环。三里坝社区党委以党建为突破口,组织党员带头参与,推动成立“三三志愿服务团队”、自管会和楼栋管家,通过走访调研、协商议事整合资源,不仅与商户、居民达成停车共识,还联动多方解决卫生、设施老化问题,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为后续治理升级打下基础。如今再走进小区,曾经破旧的凉亭已焕然一新,周围绿意盎然成为“口袋花园”,这抹亮色正是社区在前期基础上,深化“党建引领+民主协商”模式,激发居民“当家作主”意识,共同“绣”出美好家园的生动实践。
困境:开放式老小区的共同烦恼
白鹤三小区的困境曾是许多同类小区的缩影。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公共设施年久失修,尤其是居民使用率最高的中心凉亭,木质结构腐朽、外观陈旧、照明缺失,周围杂乱不堪。公共空间的破败,进一步降低了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一度形成治理恶性循环。
破题:民主协商,从居民最关切的事做起
面对难题,三里坝社区党委没有大包大揽,而是选择“赋能”于民,引导小区通过民主协商确定改造突破口。“改变不能一蹴而就,要从大家最关心、最能感受到的点开始。”社区负责人介绍,前期社区组织召开民主协商会议,邀请小区自管委成员、居民代表、微网格员和驻点社工共同参与。经过充分讨论,大家一致同意:从家门口的凉亭开始改变!这一决定凝聚了共识,让改造工程从一开始就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实践:众人拾柴,共“绣”家园新图景
方案确定后,一场由居民唱主角的“微更新”行动迅速展开。
1.凉亭“焕新记”:针对凉亭的破旧,居民们首先清除腐朽木质部分,精心刷上防腐、防水木油,既提升美观度,又延长设施寿命;同时新增照明设施,让凉亭在夜晚也灯火通明,极大提升了使用率。
2.打造“口袋花园”:以凉亭为中心,居民自发参与周边空地美化,携手添置多种易成活、观赏性强的绿植。昔日杂乱无章的边角地,转眼变成生机勃勃的“口袋花园”,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见景。
整个过程中,多元共治力量充分体现:自管委统筹协调,微网格员发动邻里,居民代表积极参与,社工提供专业支持。大家各司其职,形成“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管”的良好氛围。
成效:小切口推动大变化,民主协商凝聚人心
凉亭和花园的“蝶变”,虽是“小切口”,却带来“大成效”。
1、 提升居民幸福感:如今这里成了小区最热闹的地方,老人们相聚聊天,孩子们嬉戏玩耍,邻里关系因共享空间愈发融洽。
2、 激发居民主体意识:通过参与民主协商和建设,居民从“旁观者”彻底转变为“参与者”“管理者”,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显著增强。
3、 探索可复制模式:白鹤三小区的实践,为破解同类老旧开放式小区治理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证明在党组织引领下,通过民主协商发动居民共商共建共治共享,能有效解决“家门口”的烦心事。
展望未来
三里坝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民主协商”模式,把这一经验推广到更多治理领域,持续解决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城网稿件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城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