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季,河流、水库、池塘成为孩子们避暑嬉戏的场所,但这也潜藏着溺水风险。在贵州省黔西市永燊乡复兴村,许多未成年人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家庭看护力量薄弱,防溺水形势尤为严峻。
过去,乡政府需投入大量人力在重点水域轮流值守,安装物理护栏、配备救生设备;学校和村委则要频繁开展家访,宣传防溺水知识,排查安全隐患。尽管投入巨大,但监管盲区依然存在,传统“人防”模式难以实现全天候、全覆盖的实时防护。
面对这一难题,毕节联通派驻复兴村的第一书记通过深入走访调研后,结合企业帮扶优势,积极推动科技赋能基层治理。依托联通“雁飞”视频监控系统,村里在重点水域陆续安装了10台太阳能高清球机,并配备智能分析服务器,接入乡镇统一视频监控平台。这些设备无需布线,依靠太阳能供电,可持续稳定运行。
更关键的是,系统融合了AI智能识别技术,支持移动侦测与红外感知。一旦有人员靠近危险水域,系统可自动识别、触发告警,并将实时画面和预警信息推送至村干部、网格员及值班人员的手机终端,实现“早发现、快响应”,大幅提升预警效率和处置能力。
“以前靠人盯,费时费力还不全面。现在有了‘电子哨兵’,全天候自动监控,我们心里踏实多了。”一位村干部感慨道。
技防之外,人防与宣教同样不可或缺。为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毕节联通派驻第一书记积极联系黔西市林东医院,组织医疗专家走进复兴村,开展防溺水急救技能培训。医护人员通过模拟人示范心肺复苏操作,详细讲解判断意识、呼救、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关键步骤,并普及防溺水安全常识。
活动现场,群众积极参与互动体验,学习急救技能。此次公益行动累计服务村民100余人,发放健康宣传资料200余份,免费为50余名村民测量血压、血糖,赢得了广泛赞誉。“专家送医上门,不仅教了救命技能,更让我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一位村民由衷说道。
从“人防”到“智防”,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警,数字化正悄然改变着乡村治理的模式。毕节联通正积极践行“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国家队”的使命,将技术创新与基层需求深度融合,推动数字技术从“建起来”向“用起来”“用得好”转变。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城网稿件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城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