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九州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在冶金固废资源化利用领域再获突破,连续申请两项关键专利技术,进一步提升赤泥与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该公司近期申请的专利包括“一种赤泥综合利用组合工艺”(公开号 CN 119082442 A)和“一种流膜诱导磁选机”(公开号 CN 118874673 A),两项技术从工艺和装备两端发力,为我国赤泥与尾矿的高效回收与绿色利用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信息,云南九州申请的一项名为“一种赤泥综合利用组合工艺”的专利(公开号 CN 119082442 A,申请日期为2024年8月),其发明涉及赤泥磁选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赤泥综合利用组合工艺。专利摘要显示,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为重磁阶段:先提取含铁TFe50%的铁精矿及含铁TFe45%的铁中矿,剩余约60%赤泥中Al?O?提高至25%,含铁降至30%—32%;第二步为高温溶出阶段:进入高温溶出,实现利用氧化铝的同时,渣相含铁提高至TFe40%—42%。
通过优化的工艺流程,实现了赤泥中多种有价元素的高效回收利用,显著提高了赤泥的综合利用率、资源化水平和综合减排率。该发明实现了对赤泥中氧化铝和铁矿物的高效分离与富集,提高了产品的纯度和回收率,不仅解决了赤泥处理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实现了赤泥中有价元素的高效回收,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与此同时,云南九州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还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流膜诱导磁选机”的专利(公开号 CN 118874673 A,申请日期为2024年9月)。该发明涉及选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流膜诱导磁选机,包括机架、给矿装置和收矿槽架。机架的内壁上端设置有电器驱动机构,机架的顶部设置有磁选盘,给矿装置的底部一侧均匀设置有分矿管,底部另一侧设置有给水半圆环。
通过设置磁选盘和电器驱动机构,本发明解决了目前磁选设备捕收粒下限的问题,改善了选矿过程中矿泥夹杂的难题。其创新点在于改变了常规磁选机在磁选过程中矿浆的混沌运动轨迹状态,使其转变为流膜诱导力场运动轨迹状态,从而显著改善和提高磁选行为过程,大幅扩宽了粒级捕收下限和捕收能力,提高了精矿品质,填补了超细粒级磁选设备的技术空白,实现了超细粒级的高效捕收,为“贫、杂、细”矿产和尾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业内专家指出,云南九州此次获得的两项专利技术形成了从“装备创新”到“工艺优化”的系统化技术链条:前者通过装备层面的创新实现高效分选与捕收,后者通过工艺层面的优化实现多金属高值回收。这一系列成果不仅助力赤泥、尾矿等固废的高效资源化利用,也为我国矿冶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和产业化样本。
凭借业内领先的技术实力和持续创新的科研能力,云南九州近年来在资源循环利用与绿色冶金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稳居国内有色金属赤泥综合利用领域排名第一的行业龙头地位。在董事长徐昊的带领下,云南九州连续荣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云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助力助力中国金属产业向“无废、低碳、高效”的新阶段迈进。(作者:方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城网稿件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城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