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羊城之夏”——广州市“粤声唱全运”歌手群英汇展演在郭兰英剧院顺利落幕。来自全市各区的优秀歌唱爱好者以歌声相聚,用音乐为全运助力、为城市发声,在轻松鲜活的舞台氛围中,市民以最生活化的方式参与到庆祝全运活动中。
作为广州市庆祝全运会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展演以文化赋能体育,以市民熟悉的艺术形式,呈现城市朝气、激发运动热情、营造全民参与全运的良好氛围。
本次活动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下,由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番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广州市番禺区文化馆、广州市郭兰英艺术发展基金会承办,各区文化馆协办。
活动自10月上旬启动,经区级初选与专家复选,最终共有来自广州市11个区的17首曲目入围展演,并采取线上同步直播,线上线下互动活跃。
全民草根唱全运 城市氛围被点燃
与以往专业性比赛不同,本次展演聚焦市民全体,艺术院团演员、音乐专业院校师生不得参赛。保证了活动真正属于大众、属于草根,也让“唱全运”成为市民表达参与的一种方式。
本次入围选手来自不同年龄与职业,他们的舞台呈现并不依赖精致技巧,而更像一次“城市共享舞台”:有人以高亢明亮的声线唱出广州人的爽朗与自信;有人以细腻温柔的诠释带来动人的生活情绪;也有人用充满力量的声音,唱出平凡人向上而行的底气。
其中,《守望》以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为线索,映照运动员在赛场上不断追寻目标的坚持;《熠熠的光》描绘追梦者面对挫折仍选择向前的勇气,与体育精神中的“自我突破”高度契合;《燕子归》寄托归乡情绪,也象征着城市的包容、吸引力和奋发向上的时代氛围。
体育与音乐看似不同,却都以情绪与力量连接人心。运动员在赛场上坚持突破,歌者在舞台上表达真我。两者都离不开热爱、投入与坚持。本次展演用“歌曲故事 × 体育精神”的方式,让市民以更亲近的方式感受全运会的价值与力量。
粤语之声亮相舞台 岭南文化与城市精神共鸣
粤语歌曲与岭南文化元素,是本次展演最具辨识度的亮点之一。
《月半小夜曲》的前奏一响,观众席便响起轻声和唱;《木棉红》以木棉为象征,呈现岭南人迎难而上、乐观进取的鲜明性格;粤剧选段《卖荔枝》的加入,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舞台完成一次跨时空回应。
这些作品既是市民熟悉的文化记忆,也折射着广州开放、多元、包容的城市气质。在全运会如火如荼举办之际,这种文化自信与生活热度正是城市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展演邀请了知名评委组成专业评审团,从歌曲内容、演唱技巧、情感表现、台风形象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最终评出“粤声闪亮之星”和“粤声风采之星”两类奖项。
歌声汇聚城市力量 让全运盛会洋溢市民温度
全运会如火如荼举办之际,广州正通过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点燃市民热情、厚植全民参与氛围。本次展演用更轻松、更亲近市民的方式,让市民以歌声表达情绪、以参与传递支持,使“全民全运”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歌声、热情、城市活力在舞台上交织,让人们在音乐中感受体育带来的力量,也让广州的全运氛围洋溢着真实可感的市民温度。
粤动岭南,唱响全运——这不仅是一场展演,更是一座城市以自己的方式为全运盛会喝彩的城市热忱。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城网稿件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城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